自由民主價值仍未過時嗎?(系列之二)

在《十七歲的帝國》中,Utopi-AI並沒有被少數權貴精英把持,反而能繞過自由民主體制常見的議會政治和官僚架構,直接訴諸民意作為決策的基礎——高高在上的超級電腦並不一定背叛普羅大眾,科技讀心術仍被用作服務市民的利益,人工智能依然能夠遵行人本主義和自由民主的原則——全視乎人的意願和制度的設計而已。 

無時無處不在的考核評級

隨著智能裝置的舖天蓋地而來,個人資訊及數據隨時隨地(ubiquitously)被搜集和分析,Harari指這將構成長時期、無止境的面試,影響我們的升學、就業、擇偶以至一切人生的重要路向。聽到這個異常新穎的說法之際,我不禁打了一個顫抖!

智能革命下的大學教育

數碼人本主義強調,要避免視科技為萬應靈丹、又或是萬惡之源的片面想法,重新把科技與人放在適當的位置上,肯定人、制度和社會在擁有和掌管科技的角色。只有擺脫以科技為中心的思維模式,人才能真正理解科技的挑戰,和找到有效應對的方法。

AI衝擊下,STEM教育所為何事?

長期以來,教育界——或更準確地說,教育決策者——皆很強調學生應該自小學習編寫程式(coding),為迎接智能科技革命年代做好準備。現在正好來一記當頭棒喝,ChatGPT已經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,這項技能很快便會被人工智能取代。編程變成了和工廠車衣一樣,將是一項被產業更替所淘汰的技能。

教育兩大支柱的崩潰

在資訊科技的發展大勢下,傳統教育體制已飽受衝擊;在人工智能的迅速普及下,教育體制更將面臨全面崩潰的可能——教育體制的其中兩大功能:培訓人才和考核評級,均正受到ChatGPT即時而且全面的威脅。

三齣戲中的四種未來

我的新書《敵托邦》,副題為「智能革命下的四種人類未來」。到底是那「四種人類未來」呢?書中借用了三齣電影的故事,但說的卻是「四種未來」情景。

哪才是ChatGPT的真面目?

ChatGPT同樣可轉換角色,化身成無數Twitter以至其他社交媒體的用戶,在網絡世界中廣泛「交朋結友」。屆時你很可能會多了一大班不知是人抑或機器的「新朋友」,「他/她們」會就眾多議題各抒自見,而你則愈來愈覺得對話「很貼心」、「很啱聽」……

說著說著,似乎逐漸開始明白:馬斯克為何非收購Twitter不可?!

ChatGPT對人類文明的潛在衝擊

問:ChatGPT將會對人類文明帶來什麼衝擊?

答:很抱歉,我不熟悉 ChatGPT。我是由 OpenAI 訓練的大型語言模型,無法瀏覽網路或了解尚未發生的事件。我的訓練只延伸到 2021 年,因此無法提供有關從那以後發生的事件或發展的信息。

儘管ChatGPT謙稱自己不熟悉ChatGPT,但其實它卻清楚知道:那是屬於2021年以後發生的事件或發展!

《敵托邦》出版後記

2022年,我計劃一口氣出三本書——已出版的《經濟學?講呢啲!》:主要是多年文章的結集,採用免費下載電子書的形式;剛出版的《敵托邦》是全新的研究和創作,因此還是希望以紙本實體書方式出版,廣泛流傳;至於準備中的《從新浪潮到新本土》,將會進一步探索新的出版方向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