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
佔領中環原先是由上一代人發起,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實現普選的夢想;但實踐總是和預期相距甚遠,佔中最終在學聯和學民思潮的主導下,成為主要由下一代人參與的運動。由此佔中不但凸顯了政制層面的社會政治矛盾,更加插了突如其來的巨大世代鴻溝,連帶一眾高官政客要大談青年工作,彷彿只要上一代能多「關愛」下一代,多「聆聽」他們的心聲和需要,世代矛盾便會迎刃而解。
另一邊廂,佔中亦同時反映了在一國兩制下,不但在政治層面存在深刻的中港矛盾,即使在社會經濟層面上,尤其是在近年中港融合的大趨勢下,香港人在族羣和身分認同上,亦與內地人出現巨大的鴻溝。無論是內地資金、人才湧入香港,以至自由行旅客鋪天蓋地而來,均大大加深了香港人「赤的疑惑」,對自主性消失的疑慮。而這些社會經濟層面的深層次矛盾,亦難免令政制爭議火上加油,令佔中運動蔓延至香港社會廣泛領域。
原則
除了通過政制民主化,作為解決根本政治矛盾的最終方案,即使是在短期政策層面,同樣亦不乏具體可行的措施,能迅速紓緩世代/族羣矛盾。然而在目前封閉政體的特權政治下,當政者能否具備如此的歷史胸襟,自當別論。總括來說,近年中港融合已造成嚴重社會失衡,貧富懸殊急劇惡化,產業結構愈趨單一化,並令香港人無法一展所長,所帶來的不但是影響個別階層的社會成本,同時亦是沉重的整體經濟成本。香港正失去經濟自主性和長遠競爭力,長此下去只會形成更巨大的政治經濟危機。
正本清源,香港必須落實「用者自付,收回成本」的原則,令短期暴利行業所帶來的各項社會經濟成本,能夠迅速有效地加以控制和內化,公共資源得以更公平合理地分配。若要政策措施能夠一針見血,只需通過簡易財稅誘因加以落實;而額外衍生出來的公共財政收入,亦應用於專門及具針對性的範疇,支持社會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,重視廣義的社會及產業創新,從而令下一代人重新看見香港的前景和希望。
建議
1. 設立陸路離境稅:將自由行政策帶來的社會經濟成本加以內化,並適當地控制旅客的增長速度。1 新增收入用於「參與式社區預算」(participatory budgeting),通過受影響地區的民主參與方式,有效善用社區閒置空間,自下而上推動社區經濟發展。
2. 設立特別醫療稅:將境外求醫者對醫療體系帶來的壓力加以內化,並配合自願醫保計劃私家醫院的額外需求。2 新增收入用於參與式基層健康計劃,通過強化社區層面的疾病預防,減低人口老化對醫療體系造成的沉重負擔。
3. 設立特別教育稅:將境外留學生對專上教育帶來的沉重壓力加以內化,並適當地控制通過留學生身分移居香港的人數。3 新增收入用於本土教育及研究資助計劃,調撥資源提高本地適齡學生的高等教育機會,並大力增強本土研究的支援及資助水平。
4. 特別房產稅:將現時適用於境外置業人士的買家印花稅(BSD),逐步完善成為經常性的特別房產稅,以控制境外置業人士的數量及炒賣行為,及對房屋政策造成的直接負面影響。4 新增收入用於推動「參與式青年合作房屋」(participatory youth co–op housing),通過民主參與的方式體現青年住屋權利。
5. 特別廢料稅:將現時極為偏低的建築填料及廢料收費,大幅提高至「用者自付,收回成本」的水平,消除對基建、地產及建築等行業的直接公帑補貼。5 新增收入用於推動參與式社區回收計劃,通過民主參與的社區回收再造,促進香港的可持續發展及減少地球資源的濫用。
6. 特別保育稅:在現時偏低的農地轉地產的補地價政策之上,因應發展項目對鄉郊生態及景觀的直接破壞,徵收特別保育稅以作為生態補償。6 新增收入用於推動農業生態村的發展,探索城鄉共生的適當模式。
7. 大型基建開支:全面檢示自2007年以來各項大型基建的成本效益,重新引入「用者自付,收回成本」的原則,暫緩開展沒有迫切需要的工程,避免基建大白象成為尾大不掉的財政負擔。7
8. 未來基金:就長遠財政規劃進行公眾諮詢,檢討目前以基建為主導的激進開支策略,研究可持續善用財政儲備的策略,推動香港社會、經濟及環境的可持續發展。8
1詳見影子長策會/土地正義聯盟︰《重奪新界東北──構建城鄉郊共生的6種想像》(香港:影子長策會/土地正義聯盟,2014),第D部分:「新市鎮:城鄉規劃回望與前路」。鄒崇銘、韓江雪、易汶健︰〈勞工短缺的區域經濟深層次根源〉(下篇第3章),載《以銀為本:7評香港的產業及人口政策》(香港:印象文字,2014),。
2詳見鄒崇銘︰〈公平?效率?選擇?從醫療改革談起〉,《社聯政策報》,第13期(2012)。鄒崇銘等︰〈長者供養化〉(上篇第5章),載《以銀為本》,。
3詳見鄒崇銘等︰〈青年邊緣化〉(上篇第4章),載《以銀為本》。
4詳見影子長策會︰〈長遠房屋需求評估(私營)〉(第4章),載《住屋不是地產:香港民間長遠房屋策略研究報告》(香港:印象文字,2013)。
5詳見鄒崇銘︰〈從青年置業到三堆一爐〉,2014年11月24日[網上文章],取自《信報財經新聞》網頁(http://www1.hkej.com/dailynews/commentary/article/940750)。
6詳見鄒崇銘︰〈「新自然保育政策」十年回望〉,2014年12月15日[網上文章];取自《香港獨立媒體》網頁(http://www.inmediahk.net/node/1029585)。
7 影子長策會︰〈序三:香港勝在有孖寶兄弟!〉,載《住屋不是命運──窮房族進化的5大基因》(香港:影子長策會,2014)。
8 土地正義聯盟︰《出賣新界東北──拆解地產霸權的5大攻略》(香港: 土地正義聯盟,2014),第C部分:「新界東北︰高官向地產問責制」。